宣德炉的传说一直在青铜器收藏界久负盛名,它的色泽玄妙为世人称道,明朝藏家有言“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时宣德年间,宣德皇帝下令将暹罗国进贡的罕见黄铜铸作鼎彝,由宣德帝亲自监制,工艺师精挑细选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铸炼,每一道工序精准到位,经十二道火精心炼制而得。相传,此批宣德炉仅3000座(也有一说为18000座),以后再也没有出过,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炉(包括后仿炉和私款炉)已经失散或销毁,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珍贵。因此,宣德炉在制作工艺方面,显得尤为珍贵。
第1步:制模
从最初的泥塑模型就极为关键,这几乎奠定了宣德炉最终成型的造型。徐红军说,“我们一定要采用手工捏塑的方法才能够将宣德炉还原它原本的面貌。”先用泥巴制成图样上的主要器形,包括它的弧度、侈口大小、宽度、厚度都要靠老师傅们的手感和经验来把握。
第2步:翻模
将泥塑制成的原始模具外面涂上一层硅胶,因为硅胶是软的,外面贴上纱布,最后用石膏固定。把硅胶从原始模具上面剥离,形成的空腔里面注入融化的石蜡,这样就能得到一模一样的蜡模了。
第3步:修形
从硅胶模型里取出的石蜡模型,不完美的地方需要做精细修整。由于翻模的过程必须倒扣在平台之上,因此有盖、有耳的器形都需要好几个石蜡模型,在修形的时候还要把它们精心的黏合起来,并进行手工的打磨。精细的修整工作有时需要师傅们花上一天的时间。
第4步:雕刻
做好的石蜡模型放置几天后便可以拿来雕刻了。相比石膏,蜂蜡可塑性好,便于加工,蜡模型可以雕作的更为精细,狮子瑞兽等的毛发都可以用刻刀慢慢的梳理,修整。
第5步:挂沙
古代的工艺是在蜡模外面精细地涂上潮湿的粘土,然后一层一层厚厚的粘土涂上去,为下一步形成浇注青铜融液的空腔做准备。现代方法是先把蜡模在水玻璃溶液里浸泡,水玻璃又叫泡花碱,化学名称叫偏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在外面挂上5-6层的耐火材料,稍大型的物件甚至要挂8-9层之多。取出后撒石英砂,放入氯化铵溶液中硬化,重复操作直至结成5-10毫米强度足够的型壳。
第6步:融蜡
把型壳浸入80-95度的水中除去蜡膜,再焙烧除尽残蜡,得到空腔型壳。蜂蜡遇热融化成液体以后,从预先留好的小洞流出来,剩下的是一个烧硬的粘土外壳。这时的模具已从实心模变为空心模,接下来就可以浇铸铜水了。
第7步:铸铜水
在型壳外填砂增加强度与稳固性,开始浇铸。把高温的青铜溶液注入这个粘土外壳,填充原来是蜂蜡占据的空间。过去的宣德炉多用黄铜加上金银等贵金属炼制而成,现在的炼铜提纯技术已然比古时先进许多,在艺术中心制作的宣德炉均是用上好的红铜浇铸而成。想要浇铸而得的铜炉避免气孔和沙眼,铜和其他金属的配比就显得极其重要。
第8步:冷却
将铸好的铜炉连同耐火材料一起静置一段时间。
第9步:去壳
等红铜凝固冷却以后,砸碎粘土或者厚重的耐火材料外壳,就可以取出与最早的蜂蜡模型一模一样的精美的铜铸件了。
第10步:切割
在融蜡的过程中预留出的孔隙往往也会被铸上红铜,敲碎厚重外壳后将多余的红铜切掉磨平。
第11步:打磨抛光
经过反复打磨抛光后的铜炉才会散发出自内而外柔和透亮的光泽。精细的抛光伴随着砂纸的嗦嗦声,需要有经验的师傅们拿捏分寸,把握力度,稍有不慎,历经数十道工序而得的雕刻精品就可能会化作铜粉。
第12步:做旧
抛光后的铜炉自然氧化需要很久的时间,为了使之看起来有着明清宣德炉的传统魅力,要做成仿古的形式,还需要做旧这一步骤,古法做旧往往用中药泡制而成,现在往往会将铜炉放置在化学药水中反复擦洗,才能形成宣德炉其内透色的玄妙质感。
宣德炉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仿铸着们趋之若鹜的去探求,在徐红军宣德炉艺术制作中心,一个雕刻模型也只能做出一个宣德炉,现在的制作工艺比起古时已然精进许多,可是宣德炉它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手工制作的传统在这里永远不会消失。不论是红铜的配比,制作工艺的考究,纹饰的精心雕作,以及成品所体现出的线条美和饱满滋润的感觉,徐红军香炉文化艺术中心出品的宣德炉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上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