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是指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使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转经筒、念珠、海螺、金刚杵等。它们大多借鉴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并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传佛教的法器大多用于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持佛法等。
今天就主要介绍藏传佛教中比较常见的8大法器。
法铃
法铃是喇嘛、僧人诵经作法时手中离不开的法器之一。有碰铃、金刚铃等,其材质大多是铜质,造型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部镂刻着各种图案。在藏密中,法铃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铃象征着般若智,多与金刚杵合用,承负它的金刚杵代表着通过金刚乘而变成五种无上智慧的心之五种烦恼或扰乱之感受。法铃上部相当于佛身,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于其心中。法铃的含义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
金刚橛
金刚橛原是兵器,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有的手柄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头戴五骼髅冠,最上端又有马头。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修法时在坛场的四角树立,意思是使道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来危害。
法鼓
法鼓是藏传佛教中的礼赞法器之一,种类很多,如大鼓、铜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曲柄鼓的鼓锤是弯的,就像一张弓,鼓面直径约1米,下有一柄。诵经时,喇嘛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锤敲击伴奏。嘎巴拉鼓,藏语称“扎玛如”,鼓腰箍镶宝石镂花金片,坠飘带,两面蒙皮,鼓体有木、象牙和人头骨几种。法会上嘎巴拉鼓多与金刚铃一起演奏。
法螺
法螺为佛教法器,为密宗必备之法器、供器。法螺之梵文为dharma-sankha,汉译为商、珂贝,又称为法赢、宝螺、金刚螺、蠡、蠡贝、螺贝等。 普通法螺为左旋螺,右旋螺极为稀有,比例仅为左旋螺的几十万分之一。右旋白海螺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供器之一,历来成为供养上师、三宝的至为殊特、胜妙的供品。
法螺为佛教“八吉祥”之一,《佛教器物简述》载: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上种种供品,此八吉祥即为天人所供,故密乘行人常用此来装饰佛坛。其中,白色法螺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表征着佛陀的法音如法螺一般广大悠扬,使一切有情入于解脱、究竟涅槃。
念珠
念珠是佛教礼敬法器的一种。藏传佛教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颗。在修五加行之大礼拜、供曼扎时,为了方便计数,也用25颗一串的念珠。藏传佛教念珠,一般由念珠本身、节珠大家更常称作隔珠、佛头、云珠/背云、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在这些大类配件存在的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小配件的存在。念珠念佛时用来计数和束心的法器。
念珠材质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菩提子念珠较常使用。根据佛经记载,使用菩提子念珠可增上无量倍功德,而且适用于任何法门的修持。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正等正觉,因此菩提子也包含了成就佛果的意思。所以,菩提子念珠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宗都是如此。
嘎乌盒
“嘎乌”,是藏语的音译,指护身佛的盒子。盒子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作为护身、减小业障和增长修行之用。
转经筒
转经筒在西藏非常常见,小编在此只做简单介绍。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祈祷法器的一种,又叫“嘛呢”经筒,嘛呢轮。分为手摇式和固定式两种。手摇式转经筒也叫手摇嘛呢轮,用金、银、铜皮制成,压制着各种花纹图案,并刻有六字真言。内装有经卷。并装有可转动的轴。转一转嘛呢轮,就等于诵经一遍。固定式转经筒是指装置在藏传佛教寺院里的经筒。寺庙里的转经筒有大有小,一般有铜制和木制两种,经筒筒身刻有“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里面装有经卷。依据藏传佛教的教律,凡转动经桶一回,等于诵读了一遍内藏经文。转经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最好的方式。
酥油灯
酥油灯即使用酥油作为燃烧源的油灯,多见于蒙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的酥油是从牛奶或者羊奶的油脂中反复提炼出来的。酥油常温下呈固态,颜色多为乳黄色,而羊奶的则成乳白色,酥油灯燃烧时火光稳定,奶香悠然,是蒙藏地区人民供奉神明时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
碰铃
古代称星、铃钹,藏语称丁夏。碰奏体鸣乐器。碰铃形如铃,铜制,一副两个,用强穿连。用于小型佛事活动中。佛教徒用碰铃声伴以祝祷声,意在清除孽障,驱除邪魔。